• 熱門
  • 地方
  • 生活
  • 產經
  • 綜合
  • 娛樂
  • 文教
  • 身心𩆜
  • 醫藥健康
  • 旅遊
  • 美食
  • 體育
  • 法律天地
  • 合作媒體
  • 熱門
  • 地方
  • 生活
  • 產經
  • 綜合
  • 娛樂
  • 文教
  • 身心𩆜
  • 醫藥健康
  • 旅遊
  • 美食
  • 體育
  • 法律天地
  • 合作媒體
最新新聞
設計師需要注意的「著作權保障策略」!
鴻海聯手諾貝爾視光發展智慧醫療 張朝凱:共同打造AI與AR視覺革命
碩陽電機自動化展驅動AI智慧 展現製造新實力
2025雙潭馬拉松菁英賽11/30開跑
北市首辦防災親子夏令營 親子共學攜手打造家庭防災力
114污水banner
1140707-0720-地價稅
1140721-0803-電子稅單
05.banner_工作區域 1 複本
S__48128050
墨新聞 MORE News > 旅遊 > 台灣祭首日30萬人擠爆 墾丁大街榮景再現
旅遊

台灣祭首日30萬人擠爆 墾丁大街榮景再現

游 宏琦
Last updated: 2025/04/04 16:38
游 宏琦
Share
12 Min Read
台灣祭首日30萬人擠爆 墾丁大街榮景再現
分享文章

圖說:台灣祭首日湧入30萬人次,墾丁大街人潮再現。

記者游宏琦/屏東報導

台灣祭3日在墾丁大灣遊憩區登場,首日參與人次達30萬,創下歷年來新高,湧現的人潮進而帶動墾丁的觀光商機,不僅當地住宿一房難求,墾丁大街放眼望去密密麻麻的人群和營業攤商,非常熱鬧宛如不夜城。

台灣祭首日由芒果醬打頭陣。

屏東縣府表示,台灣祭4月3日至5日在墾丁大灣遊憩區熱鬧登場, DJ、歌手、樂團逾百組表演者在五大舞台輪番演出,首日由芒果醬打頭陣、血肉果汁機壓軸,一路嗨唱到晚間十時半,經中華電信統計,首日參與人數達到30萬人次,創下歷年來新高。

台日觀光交流親善大使中川紅葉也登台向樂迷打招呼。

台灣祭搶先曝光日本觀光促進民間協會為墾丁拍攝的美景影片,片中中川紅葉大使穿梭在龍磐公園、社頂自然公園、恆春古城老街、南灣等景色,呈現恆春怡然迷人的風光。

日本觀光促進民間協會會長中川哲也(右)攜女兒中川紅葉(右二)參加台灣祭。

屏縣府傳播暨國際事務處長鄞鳳蘭表示,台灣祭不僅對觀光帶來正面影響,更意外促成一段跨國音樂情緣。日本觀光促進民間協會會長中川哲也,同時也是tokyo honey trap樂團吉他手,前兩年隨團參加台灣祭因而愛上墾丁,進而以恆春半島為主題拍攝一支觀光影片,將在日本萬國博覽會(大阪·關西世博會)閉幕播出,還會有一系列屏東觀光影片在大阪街頭播出,走在大阪就能不經意看見屏東、看見台灣祭。

墾丁大街於台灣祭活動期間湧入滿滿人潮。

縣府說,台灣祭熱唱的同時,旁邊的墾丁大街也是人聲鼎沸,晚間時段人潮聚集,兩旁的攤販忙得不可開交。為讓人車分流,屏東縣政府警察局恆春分局於台灣祭活動期間每日下午4時至凌晨12時,將墾丁大街南北2端封閉為行人徒步區,禁止車輛進入,帶給遊客更安全與舒適的消費環境,也獲得攤商與遊客的讚許。

台灣祭首日參加人次30萬刷新紀錄。

已營業25年的墾丁大街攤販指出,清明連假與台灣祭活動的加乘作用,吸引許多人前來消費,尤其年輕人居多,封街措施讓人不用擔心車子從旁呼嘯而過,加上警察頻繁巡邏、墾丁大街攤商合法化,都有助於提升夜市形象。

血肉果汁機擔任首日台灣祭壓軸演出。

鄞鳳蘭表示,恆春半島是台灣獨立音樂的聖地,屏東縣政府從2021年在墾丁大灣遊憩區舉辦台灣祭,網路聲量與人潮逐年攀升,今年首日盛況更勝往年,也為當地帶來觀光效益,今起將有TRASH、甜約翰、怕胖團以及固定客等樂團重磅演出,邀請全國民眾齊聚大灣享受音樂與美食的雙重療癒。(圖/屏東縣府提供)

Previous Article 面對外在的國際情勢變化  侯友宜:台灣必須先直視內部的挑戰 面對外在的國際情勢變化  侯友宜:台灣必須先直視內部的挑戰
Next Article 偏東風挾帶境外空污來襲 彰縣環保局呼籲清明祭祖不露燃 偏東風挾帶境外空污來襲 彰縣環保局呼籲清明祭祖不露燃

近期消息

否認朱盧結盟 凌濤:朱立倫交棒意志堅定
否認朱盧結盟 凌濤:朱立倫交棒意志堅定
熱門
2025/08/20
罷團反串入藍群組 藍黨團轟詐騙要提告
罷團反串入藍群組 藍黨團轟詐騙要提告
熱門
2025/08/20
朱立倫肯定李四川選新北 但須團結在野力量
朱立倫肯定李四川選新北 但須團結在野力量
熱門
2025/08/20
綠大軍壓境拚罷免 江啟臣:必招致反撲
綠大軍壓境拚罷免 江啟臣:必招致反撲
熱門
2025/08/20
  • 關於我們
  • 隱私權政策
  • 聯絡我們
  • 關於我們
  • 隱私權政策
  • 聯絡我們
Copyright©MORE News
Welcome Back!

Sign in to your account

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
Password

Lost your password?

為了帶給你更好的瀏覽體驗我們的網站中有使用Cookie,幫助我們改善網站的結構和行銷分析。如果你同意使用請點擊了解,我們會權利提供你更完善的服務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