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北市截至114年3月止,統計有1萬5千多名發展遲緩幼兒,社會局為關注所有遲緩兒療育、福利及社會參與需求,私公協力,委託6間民間單位辦理早期療育社區資源中心,以就近提供有需求的家庭所需的服務及關懷,並辦理多元活動,增進親子關係及豐富幼童學習經驗。
其中負責新店、深坑、石碇、平溪、雙溪和貢寮早療的第6區早期療育社區資源中心,委由大愛關懷協會辦理,於假日結合中華民國遊戲協會,在新店中正國小辦理「玩具的移動城堡~行動、分享、玩樂、學習愛」親子活動,邀請有自閉症特質的幼童家庭、男性照顧者及新住民家庭參加,透過專業老師的引導,從玩玩具和遊戲當中,觀察幼童的行為,也讓家長學習如何與孩子互動,以增進幼童的發展與能力。

社團法人中華民國遊戲協會理事長林君英表示,多樣化的玩具是幫助孩子發展各類遊戲行為的好幫手,玩具行動車提供各種擬真扮家家酒道具,透過象徵性遊戲,能看出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的學習經驗,可以說「遊戲行為是孩子模擬成人世界的縮影。」

翔翔是合併自閉特質的孩子,個性活潑,喜歡與人互動,卻掌握不到技巧,總是沒耐心等待,但在玩具行動車活動中,看到其他孩子在玩小火車,為了玩到火車,他有很高的動機,第6區早療社區資源中心督導林芷榕提醒爸爸說,此時就是教孩子學習詢問、輪流和等待的好機會。

還有一位越南籍的范媽媽,帶著即將升小一的達達來玩,因發展有些遲緩,職能治療師建議媽媽,在遊戲互動時要有更豐富的表情、大幅度的肢體動作,以引起孩子的興趣。
語言治療師曾鳳菊表示,從臨床上觀察,疫情3年造成幼兒發展受到影響,大人因為工作、經濟壓力,心情鬱悶,也較少帶孩子外出接觸,若在家與孩子互動品質又不佳,淪為單向的行為約束、管教,孩子缺少與同儕的互動,加上每人都戴上口罩,正值語言發展黃金期,幼兒無法正確掌握口語的模仿,如機器人、西瓜的「機器」、「西」等塞擦音(氣流受到阻塞、摩擦而發出的聲音),因口罩遮覆,不好感覺,都會影響正確的構音,造成語言發展遲緩。
新北市社會局長李美珍表示,在疫情之前,平均每年申請早療補助有30萬人次,但在疫後113年成長至近50萬人次,疫情是可能因素之一,加上市府宣導,家長也重視,因此大幅成長。0-6歲為兒童發展的黃金期,如能及早發現及早療育,非常有助益,新北市兒童健康發展中心提供相關諮詢與資源連結等服務,歡迎洽詢:2955-0885。各區早療資源中心亦會辦理各項親職講座、到宅或定點療育示範,相關資訊亦可上新北市育兒資訊網早期療育專區查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