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熱門
  • 地方
  • 生活
  • 產經
  • 綜合
  • 娛樂
  • 文教
  • 身心𩆜
  • 醫藥健康
  • 旅遊
  • 美食
  • 體育
  • 法律天地
  • 合作媒體
  • 熱門
  • 地方
  • 生活
  • 產經
  • 綜合
  • 娛樂
  • 文教
  • 身心𩆜
  • 醫藥健康
  • 旅遊
  • 美食
  • 體育
  • 法律天地
  • 合作媒體
最新新聞
10歲霹靂舞神童NANA登《舞夠瘋 安麗盃世界霹靂舞大賽》展現Breaking精神
SEWF25社會企業世界論壇揭幕 全球50國創新者齊聚台北
台中女子市集IKEA出任務 邀親子感受手作溫度
中市環保局邀民眾「無痕野餐」 11/2沙鹿鎮立公園享受綠閱讀時光
中市助65歲退休主管重返職場  在谷關旅宿業找到第二職涯
165打詐儀錶版FOR墨新聞
979582
114污水banner
1140707-0720-地價稅
1140721-0803-電子稅單
05.banner_工作區域 1 複本
S__48128050
首頁 » 電影與佛法的無門之境 蔡明亮與欽哲仁波切的跨界對話
文教身心𩆜

電影與佛法的無門之境 蔡明亮與欽哲仁波切的跨界對話

游 宏琦
游 宏琦
Published: 2024/10/26
Share
12 Min Read
電影與佛法的無門之境 蔡明亮與欽哲仁波切的跨界對話
蔡明亮導演詢問欽哲仁波切:「為什麼仁波切會選擇拍電影?」
分享文章

在一場充滿哲思與靈性的對談中,台灣著名導演蔡明亮與藏傳佛教深具影響力的仁波切、電影導演欽哲仁波切,共同探討電影與佛法之間的共鳴,將觀眾帶入一場對生死與執著的深層探索。此次活動於10月24日誠品電影院舉行,吸引了眾多影迷參與。活動後的討論不僅讓影迷有機會與兩位導演互動,也讓人得以窺見佛法如何藉由現代媒體,透過影像和象徵符號探索生命的本質。

活動海報/誠品提供

佛教符號與電影語言的共鳴

「為什麼拍電影?」蔡明亮在對話中向仁波切提問。欽哲仁波切表示,佛教象徵符號已有2500年歷史,但隨著時代進步,與觀眾的溝通方式也需調整。他將電影視為佛法的延伸,強調兩者皆需在「了義」與「不了義」間找到平衡。電影在他眼中不僅是講述故事的工具,還是深刻的心靈傳達媒介。

蔡明亮導演詢問欽哲仁波切:「為什麼仁波切會選擇拍電影?」

堅守藝術完整性的勇氣

蔡明亮和欽哲仁波切均以堅持藝術完整性著稱,不為商業妥協。仁波切在拍攝《十字路口的豬》中保留了7分鐘的長鏡頭,儘管有人建議縮短,他認為這樣才能表達作品的完整意圖。蔡明亮亦在《愛情萬歲》和《郊遊》中堅持使用長鏡頭,無論外界如何建議,這些鏡頭對他而言是無法替代的情感力量。這種不隨波逐流的堅持,體現了兩人對藝術的忠誠。

自然表演:生活化的電影創作之道

在如何指導演員方面,兩位導演均強調「自然」的重要性。仁波切由於預算限制,通常僅拍一次,最多不超過四次,以捕捉演員的真實自然表現。蔡明亮也選擇不過度指導演員,讓他們在生活化的場景中自由表現,這種真實感源於生活的真摯。「沒有指導的演出,往往是最真實、最動人的。」兩人共同的自然風格讓觀眾深入角色的真實情感。

「無門之門」源自日本禪宗的《無門關》,象徵解脫來自內心的頓悟。

穿越「無門之門」:電影中的時間與生命哲學

在《十字路口的豬》中,仁波切引用佛教中的「無門之門」概念,象徵生死之間的模糊界限。這一概念來自日本禪宗的《無門關》,呈現生命的無常與時間的無限延續。仁波切指出,電影是探索這些哲學問題的途徑,影片中最後的晾衣架場景象徵生命的循環,既是日常的延續,也象徵了終點和新生,這樣的深層探索讓他的電影進入心靈層次,超越了純粹敘事。

導演風格的差異與交集

蔡明亮導演認為沒有指導的演出,往往是最真實、最動人的。

欽哲仁波切的作品充滿佛教靈性哲思,透過影像表達生死輪迴與放下智慧,顯示其修行者的平靜。相較之下,蔡明亮偏愛刻畫孤獨與疏離感,經常在封閉空間探討角色的心靈掙扎,冷靜且內斂,帶領觀眾進入角色的內心世界。兩人風格迥異,但在追求生命的真實性和時間的流動性上卻有著共鳴。

深層共鳴:電影與佛法的無限可能

此次對談如同穿越「無門之門」,將觀眾帶入電影與佛法無限可能的交融之中,突破時間與空間的限制,激發對生死的深層思考。兩位導演透過電影探索自我、生命流動及無常,讓藝術成為哲理的載體,為觀眾帶來心靈洗禮,帶領其深入思索生命的本質。

Previous Article 宣戰!轟綠色司法把立院變無牙老虎 朱立倫:國民黨將嚴審大法官人事案 宣戰!轟綠色司法把立院變無牙老虎 朱立倫:國民黨將嚴審大法官人事案
Next Article 台中市勞資健行活動盛大登場 近1,500名勞工朋友走出戶外 台中市勞資健行活動盛大登場 近1,500名勞工朋友走出戶外
  • 關於我們
  • 隱私權政策
  • 聯絡我們
  • 關於我們
  • 隱私權政策
  • 聯絡我們
Copyright©MORE News
Welcome Back!

Sign in to your account

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
Password

Lost your password?

為了帶給你更好的瀏覽體驗我們的網站中有使用Cookie,幫助我們改善網站的結構和行銷分析。如果你同意使用請點擊了解,我們會權利提供你更完善的服務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