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9歲的王先生,因右上肺葉及右中肺葉的低密度肺結節,2021年曾接受胸腔鏡下的右上肺葉節切除手術及右中肺葉切除手術。第一次手術時發現其他多顆微小肺結節。經過門診追蹤後,2023年發現其中一個位於右下肺葉的低密度結節逐漸變大。由於該結節位於肺部較中心的位置,若再次進行手術切除,可能導致大量肺活量的損失。
奇美醫院胸腔外科主任蘇英傑說明,因增大的肺結節與先前的結節同樣位於右側,再次手術面臨術後沾黏及剩餘肺容積不足問題,易引發術後併發症。醫療團隊經過手術風險與效益考量,最後決定採用肺結節熱消融手術治療病灶,王先生術後恢復良好,無需長期住院,成功消除病灶並避免開刀風險。
自2017年引進錐狀斷層掃描(Cone-beam CT)複合手術室後,解決了低密度肺結節難以定位的問題,顯著提高了小型肺結節手術的成功率。然而,臨床上發現多發性肺結節及雙側肺結節的情況相當普遍,平均每10位病人中就有一人存在多發性肺結節。針對這類患者,考量肺結節的位置及手術所需犧牲的肺活量,手術切除所有肺結節有時並不實際。此時,「熱消融手術」成為兼顧腫瘤治療與肺功能保存的重要選擇。
蘇英傑強調,熱消融手術雖然是一種新興且有效的治療方式,但也有其局限性,最大的問題是無法取得術後腫瘤檢體,因而無法確定腫瘤的性質。此外,手術後仍可能有氣胸、咳血或感染等併發症的風險,因此專科醫師的專業判斷及技術更是成功的關鍵。
The post 59歲男子肺病再現,熱消融術治療並保留肺功 appeared first on 民生電子報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