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桃園市政府積極推動「新住民移工商圈美學提升計畫」,以桃園後站商圈為核心示範區,透過跨局處合作與新住民共同參與,成功打造獨特的城市風景。目前已完成的木圍籬美化、帆布藝術及路面彩繪三項工程,不僅提升環境美感,更帶來實質商業效益。周邊商家表示,改造後人潮明顯增加約兩成,尤其假日吸引許多民眾前來拍照打卡,有效帶動商圈消費活力。
「桃園客運」圍籬以「多元文化交會的友善入口」為概念,巧妙結合泰國金鍊花、越南蓮花、印尼大王花及菲律賓毛茉莉等四國代表性花卉,並綴以新住民母語的「歡迎」字樣,不僅美化施工界面,更傳遞桃園作為國際友善城市的溫暖與包容。

此外,施工帆布設計以「異國交流的視覺走廊」為主軸,融入四國花卉、傳統服飾剪影,以及泰語、越語、印尼語、菲律賓語的問候語,將原本生硬的「廣一停車場」工程圍擋轉化為充滿活力的文化展演舞台,象徵後站商圈作為多元文化交匯的重要平台。
延平路與大林路口以「各國特色水果」為設計主軸,象徵東南亞文化的豐饒與活力。透過多次與新住民協會討論及在地參與,凝聚共識,將芒果(代表泰國與菲律賓)、榴槤(代表印尼與馬來西亞)、椰子(代表越南)等意象符號化呈現,讓原本平凡的綠舖路面化身為色彩繽紛的街角圖樣,成為商圈的打卡熱點,也提升了用路人的通行體驗。

經發局局長張誠表示,本次美學改造透過與新住民協會的多次共創討論,成功凝聚地方共識,將後站商圈打造為新住民社群聚集與經商的重要示範區。未來市府除持續推動變電箱彩繪等計畫,逐步形塑商圈獨特識別意象外,更將透過文化、美學與商業環境的全面升級,以軟硬體整合策略優化公共空間。此舉不僅讓多元文化成為桃園最迷人的城市風景,更將把後站商圈提升為桃園的國際門戶新地標,進一步增強商圈吸引力與在地經濟活力,實現宜居城市的發展願景。
本文章來自《桃園電子報》。原文:桃園推新住民移工商圈美學 後站打造國際友善新地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