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台灣新聞雲報]記者王俊欽/桃園報導

桃園市議會今(22)日進行環保及防災相關業務質詢,張秀菊議員關切防災教育、石化污染與AI科技環境治理三大議題,呼籲市府以實際行動落實防災觀念扎根、空氣品質監控透明化,以及防範非法棄置廢棄物等問題。
張秀菊議員指出,去年環保局辦理「企業防災推廣交流會」活動,邀請桃園市水患自主防災社區、防災企業及非營利組織共同參訪大溪水資源回收中心,活動具教育與實務意義。議員建議,防災觀念應向下扎根,要求環保局比照辦理,舉辦「原民族人防災推廣交流會」,並規劃於「原鄉復興區」及「都會區」各舉辦一場,讓防災意識在不同族群中普及。

對此,環保局長表示,明年將納入規劃並確實執行,強調「防災觀念的推廣能減少災害悲劇發生」,並指出防災教育是長期工作,會持續透過社區、學校及族群推廣強化市民應變能力。
此外,張秀菊議員關注環保團體綠色和平組織發布的「塑膠未形成污染先擴散」報告,指出桃園及臺南部分地區被列為石化空污暴露高風險區,比例高達全臺85%,引發市民疑慮。環保局回應,該報告以「塑膠製品生產工廠」數量為基礎,未必等同實際污染排放,市府對工業區源頭排放皆有嚴格管制與監測。
環保局進一步說明,目前已持續推動空品淨化區、交通空氣品質維護區等措施,並與中央大學合作建置「桃園市3D空氣監測系統」,導入第三方監測機制,讓空氣品質數據公開透明,避免外界誤解或恐慌。
張秀菊議員也提到,隨著市府推動「智慧桃園」政策,環保局已導入七項AI影像辨識應用,建議應擴大運用於「惡性傾倒廢土偵測」領域,以遏止南部屢傳的非法棄置事件。
對此,環保局長回應,現正與環境部研議結合全國GPS軌跡資料庫,透過大數據分析可疑車輛行蹤,並設置電子圍籬監控重點區域,以期早期預警、有效防範非法傾倒行為,打造更乾淨、更安全的城市環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