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大「I-Sea SOGA」本土海洋微型塑膠科普計畫在暖暖高中啟動

台灣郵報
8 Min Read
海大「I-Sea SOGA」本土海洋微型塑膠科普計畫在暖暖高中啟動
海大「I-Sea SOGA」本土海洋微型塑膠科普計畫在暖暖高中啟動
分享文章

海大「I-Sea SOGA」本土海洋微型塑膠科普計畫在暖暖高中啟動

【記者宋吉清/基隆報導】塑膠污染已被認定為當前最迫切需要解決的海洋議題。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執行國科會補助的「I-Sea SOGA! 從臺灣北海岸微塑膠在地研究到全齡科普推廣」計畫,經兩個月籌備與合作洽談後,於今天(9/16)正式啟動,首場「海洋微型塑膠種子教師工作坊」選在基隆市立暖暖高中舉行,吸引來自基隆及新北市5所夥伴學校逾20位教師參與,攜手開啟北海岸微塑膠研究與教育行動的新篇章。

738133 scaled
海大「I-Sea SOGA」本土海洋微型塑膠科普計畫啟動,首場大師講座9月12日於暖暖高中舉行,獲得學生熱烈迴響/暖暖高中提供

本計畫由臺灣海洋大學海洋環境與生態研究所許瑞峯副教授主持,希望以臺灣北海岸為實驗場域,結合地方本位教育,引導學生探究家鄉沙灘微型塑膠的分布與機制,培養其成為對環境「有感」的公民科學家。研究團隊將協助各校建立沙灘監測流程,並把研究成果轉化為「接地氣」的科普教材,讓科學教育更貼近真實生活。

738121 scaled
海大「I-Sea SOGA」本土海洋微型塑膠科普計畫啟動,圖為「海洋微型塑膠種子教師工作坊」種子教師使用解剖顯微鏡觀察微型塑膠的數量和特性/暖暖高中提供

今日舉辦的種子教師工作坊中,許瑞峯副教授率領研究團隊親自指導教師進行沙灘採樣、數據分析與研究方法實作,讓教師能將科學探究方法帶回校園,延伸至日常教學,並帶領學生參與研究。雙溪高中主任鄭裕德分享,這次親身體驗讓他對家鄉沙灘的污染狀況產生好奇,未來將結合校訂課程,帶領學生一同探索,尋找解答。

計畫後續亦將在各夥伴學校舉辦「大師講座」,將國際最新研究成果轉譯成淺顯易懂的科普知識,帶領學生理解微塑膠的成因與影響,並引導其思考如何以在地行動回應全球挑戰。許瑞峯副教授指出:「大師講座的設計理念,在於打開科學的第一道門。」學生將不再只是被動聆聽者,而是透過真實案例觀察科學與生活的關聯,培養批判思考與問題解決能力。

暖暖高中校長單益章表示,此次合作讓學生能跨出校園,從本地沙灘的觀察一路連結到全球課題,不僅深化對環境議題的理解,更實踐了「做中學」的教育精神。

海大「I-Sea SOGA」團隊強調,在國科會科普計畫的支持下,未來將培育百位以上高中生,累積北海岸各基地學校的監測成果,建置微塑膠資料庫,並發展跨齡教材,拓展科普教育。期盼透過教育與研究雙軌並進,讓鄰海學校的學生能認識海洋、親近海洋、潔淨海洋,為臺灣海洋永續播下希望的種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