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索引新聞|劉品萱/馬來西亞綜合報導]-2026年聯邦預算案將於10月10日提呈,市場聚焦建設、民生與能源轉型支出組合;官方並提示將延續財政鞏固路徑。
Contents
預算焦點與延續性?
- 預算方向料延續補貼精準化與赤字下修,並對關鍵基建投放。
- 券商與媒體預期對建築、消費與再生能源偏正向。
- 今年7月央行率先降息,為財政政策騰挪空間。
資本市場與產業鏈的傳導?
- 短期影響:建築與公用事業族群可能受益於發包預期。
- 中期影響:節能與儲能專案納入公共投資組合,有利設備商與EPC。
- 長期影響:若財政鞏固落地,主權評等與資金成本改善,推升長期投資。
重點觀察與決策提醒
- 台灣營建與電力設備商是否提前建立本地合資平台以參與標案?
- 再生能源配額與PPA底價變動如何影響IRR與融資?
- 在新一輪製造投資(EV/半導體)中,台商如何爭取供應商名單席位?
